交通拥堵,关乎百姓出行,也是城市治理难题。近期,四川成都聚焦交通拥堵问题,对部分堵点开展“一点一策”专项治理,具体做法和成效,我们来看记者报道。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然:早上九点半,这条三环路辅路以前一堵就是半小时,但是今天,我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通过了它!你可能想不到,改变它的,居然是一个“限时”提示牌。
成都最近大面积优化了公交专用道的限行规则。除了极个别路段以外,大多数公交专用车道在非高峰时段已向社会车辆开放了。
为了让司机师傅们放心“上道”,三个提醒同时上线。这里,低头看在公交车道上已经标明了禁止行驶的时间段,其他时间都能通行。
抬头看,车道上方的标志牌也清楚地写了社会车辆可通行的时间段。
往前看,在公交车的尾部滚动播放着道路开放的时间信息,你可以这样理解,当公交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它就是移动的指示牌。
市民:以前不敢上公交道,怕违规,现在这些提示一清二楚,至少省了我可能有十分钟的上班时间。
再来看看另一个被反复投诉的“老堵点”——四川省人民医院。停车难、出行挤,这里曾经是“治堵难度的天花板”。不过现在,它有变化了。
首先,市民可通过官方公众号,挂号后提前预约车位。在医院的门口还设立了这样的即停即走的区域,让接送患者的车辆走得快、停得稳,不用去抢位子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这里的人均通行耗时下降了30%。
这么多细节,是谁在背后“修补”城市的毛细血管呢?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信息中心主任 彭翀:已收集市民建议7200余条,超过80%已采纳落地,成都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开放时间优化后,工作日高峰外共享率达85%,医院“一院一策”治理方案已完成91%,新增机动车泊位约1660个。
从一条公交道到一座医院的门口,这些“微创手术”背后就是超大城市建设治理的“成都探索”。
(央视新闻客户端)
9月30日,记者获悉,由国际奥艺委员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动画学会指导,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于9月28日至10月26日在成都举行。双节假期即将来临,成都国际...【详细】
29日,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在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举办2025年“质量月”主题活动暨“3+6”产业体系“质链升级”行动启动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区建设”为主题,以蹲点服务“立园满园”行...【详细】
“家有两个娃,不在同一个学校,接送怎么办?”在成都,这已不是啥问题。9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截至2025年,成都已累计安排30058个家庭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落实18144个家庭双(多)胞胎绑定摇号,为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