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企业研发场景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赜灵生物完成近4亿元B+轮融资、世联康健全球首个用于牙周炎治疗的牙囊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批临床、威斯津拿下直接收益达11亿元的战略合作“大单”……
8月以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动作频频、成果不断。企业持续活跃的背后,成都高新区以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助力营商环境系统性升级是关键。
践行全市“立园满园”行动部署,今年5月,成都高新区发布医药健康产业“梧桐计划”。这是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构建9大类专业服务体系,涵盖47个服务方向、99项细分服务。
6月,《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梧桐计划”服务指引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正式出台,它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立体化、全周期的服务蓝图,将抽象的营商环境具象化为企业从萌芽到壮大过程中可感知、可依赖的确定性支持。从高效的审批服务到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再到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服务,成都高新区正以独具优势的闭环服务能力加速打造生物医药企业成长的“黄金赛道”。
从“拿地即开工”到开工、入园一件事
审批服务加速度赋能全周期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时间和效率的高要求。一个新药或新器械的研发,其时间窗口、资金成本和市场机遇都极为宝贵。因此,将行政审批环节的“慢变量”锻造成项目发展的“快引擎”,是生物医药营商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
据悉,成都高新区将原本分散、串联的审批流程,通过提前服务等方式进行体系化重构。
传统的项目落地模式往往是企业在取得土地后,才开始漫长而复杂的勘察设计、方案报批、施工许可等环节。通过“拿地即开工”改革,成都高新区将政府服务前置,在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前成立专班主动服务,对项目方案进行提前咨询和预审,提供地勘、打围、平场等工作便利。政府端与企业端协同作战,将建设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获得施工许可的时间压缩至最短3个工作日,极大地节约了企业时间。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作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梧桐计划”进行了有机延伸,其在四川省首批次发布《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服务手册》,集成40余项服务指南,将原本分散在12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办理流程,使产业项目开工前准备周期平均缩短45%。
今年7月,该园区又进一步发布《企业入园一件事手册》,实现企业入园效率提升60%以上。通过创新突破,企业入园流程从传统的“多环节、长链条”压缩为“评审-签约-注册-载体选择”四大核心步骤,首次公开的“入园流程图”实现“一图读懂全流程”,让企业少走90%的弯路。
例如,企业注册登记通过线上提交地址证明、线下“一窗通办”模式,最快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较行业平均水平提速80%。针对生物医药行业特殊的安全环保要求,创新设置“安全环保预审”环节,从源头规避企业后期整改成本,有效解决园区企业入驻后的潜在安全环保风险。
此外,在日常行政审批方面,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政务中心目前可直办或转代办工商注册、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199项基础事项,以及医保、社保、公积金等161项公共服务。这种“办事不出园区”的服务模式,也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的高频、琐碎问题,从微观层面为企业经营注入活力。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从普惠式服务到定制化“精准滴灌”
如果说高效的审批服务是营商环境的“骨架”,那么精细化的个性服务则是其“血肉”。
在生物医药这一垂直细分领域,从初创期的“缺资金、缺场地”,到成长期的“缺人才、缺市场”,再到成熟期的“缺通道、缺生态”,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对此,成都高新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过去普惠式的“大水漫灌”转向定制化的“精准滴灌”,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例如,在空间与载体的定制化服务上,《手册》明确了“代建厂房”“代建装修”等服务。企业不再需要投入大量前期资金和精力自建厂房,而是可以直接租赁或购买国有平台代建的标准化载体。在项目规划阶段,成都高新区还能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对厂房的层高、柱间距、荷载等进行定制化建设。这极大地提高了载体的适配度,降低了企业后期的改造成本。
成都高新区举办医药健康产业投融资路演活动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微信公众号
金融服务也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覆盖。为破解生物医药企业“轻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融资痛点,成都高新区通过“Bio贷”特色金融产品服务,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精准支持。针对初创期有“Bio补贷通”,成长期有“Bio产业贷”,成熟期则有“Bio上市贷”。从“人才、品种、企业”三个维度构建的债权产品体系,实现了审批更快、金额更大、周期更长、门槛更低、利率更优的“三提两降”目标。
此外,服务模式的智慧化升级也是“梧桐计划”的一大亮点。例如,成都高新区正在建设的“医药产业药械品种调度系统”,通过调用AI大模型能力,未来将实现对高价值品种的识别和风险品种的预警。在此场景下,当系统识别出高价值品种时,服务专员会第一时间介入,一对一精准协助对接投资机构,加速产品上市销售。
让服务真正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甚至是未雨绸缪,成都高新区正加快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的服务模式跃迁。
构建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圈
服务模式实现系统性跃迁
营商环境的最高境界,是构建一个自我生长的产业生态系统,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互联互通、相互赋能。作为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梧桐计划”将项目、人才、平台、金融、市场、供应链、政务、知识产权和政策等九大服务板块串联成一个紧密的生态圈,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
根据《手册》,在研发创新生态方面,成都高新区通过构建品种全链条平台服务体系,精准匹配企业从技术研发、中试生产到市场落地的全周期资源与能力缺口需求。例如,实验仪器共享服务整合园区内超过1300台的仪器设备,解决了中小企业研发过程中设备难找、租赁费用高昂的问题。
在供应链与市场生态方面,成都高新区通过整合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试剂购买、配送服务,构建了“园区共享仓、城市前置仓、区域中心仓”的多级仓储体系,实现了“园区3分钟、成都3小时、全国3天”的高效配送。
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核心,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图片来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微信公众号
此外,在市场拓展方面,成都高新区通过MAH上下游协同沙龙、药械供需对接活动等,打通了区内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壁垒,实现优质成果就地转化。同时,通过联动国际资源,帮助企业降低跨境合规与贸易门槛,加速“高新造”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本质上讲,“梧桐计划”超越了单纯的政策罗列,进阶为一场以企业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高效的审批服务解决企业的“生死时速”,保障项目能够快速落地、投产;定制的个性化服务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在不同发展阶段精准提供“燃料”;覆盖全链条的产业生态服务搭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群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阳光、水和空气”。
在良好营商环境的“滋养”下,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生物医药功能平台160余个,累计上市1类新药12个,临床阶段在研1类新药120余个,聚集医药健康企业3000余家。
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梧桐计划”的深入实施,未来还将持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为医药健康企业提供低风险、高效率的创新土壤,打造医药健康专业服务领域的高新品牌。
9月30日,记者获悉,由国际奥艺委员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动画学会指导,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于9月28日至10月26日在成都举行。双节假期即将来临,成都国际...【详细】
29日,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在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举办2025年“质量月”主题活动暨“3+6”产业体系“质链升级”行动启动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区建设”为主题,以蹲点服务“立园满园”行...【详细】
“家有两个娃,不在同一个学校,接送怎么办?”在成都,这已不是啥问题。9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截至2025年,成都已累计安排30058个家庭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落实18144个家庭双(多)胞胎绑定摇号,为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