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都新闻网 » 产 业 » 科技 » 正文

瞄准四大方向打造产业高地,成都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政

2025-08-28 15:12:03 来源:北青网

近日,《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发布,通过夯实人工智能要素、深化场景应用、营造良好生态、提升行业影响,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该《政策》有哪些重点和特色?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

四大重点方向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政策重点聚焦要素供给、场景应用、生态优化、品牌塑造四大方向,制定了8条、12款政策,加快打造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要素供给”,助企降本增效。鼓励优质算力普惠供给,每年发放不超过1亿元算力券,最高可抵扣不超过60%的算力购买费用,每家算力需求方每年累计可领取最高500万元算力券。鼓励数据中心绿色发展,对新获批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按不超过年度模型使用费用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聚焦“场景应用”,鼓励创新示范。鼓励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企业联合场景应用方、高校院所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联合攻关,打造标志性应用场景。每年遴选不超过20个标杆场景,按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聚焦“生态优化”,引导资源配置。鼓励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创新,对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人工智能理论创新,对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上有重大突破或重要影响的个人或团队,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天使、风投、私募等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聚焦“品牌塑造”,提升行业影响。支持品牌推广,对参与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展会的企业,给予单个企业单场展会最高10万元补贴。鼓励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爆款”产品,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上榜,对新进入国际国内权威榜单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入选国家部委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市区联动发展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

当前,成都已构建起市、区两级联动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政策资金总规模超10亿元。

市级层面,成都先后出台《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成都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支撑。

区级层面,各地先后出台《四川天府新区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专项政策,为做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链承载地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市区联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汇聚起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强大合力。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说,比如,聚焦人工智能对算力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的态势,成都继2023年全国首发算力券政策以来,市区两级算力券政策规模已从每年1000万元提升至2亿元;聚焦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每年支持超1亿元场景专项资金,鼓励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应用场景。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加快《政策》落地,聚力推动产业载体提质扩容、技术创新突破攻坚、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企业能级梯度跃升、应用场景示范推广、特色赛道创新突破、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以产业为主导、消费为引领,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推动头部IP在蓉落地转化

9月30日,记者获悉,由国际奥艺委员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动画学会指导,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于9月28日至10月26日在成都举行。双节假期即将来临,成都国际...【详细】

封面新闻活动2025/09/30

成都温江区启动“质链升级”行动 赋能“3+6”产业高质量发展

29日,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在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举办2025年“质量月”主题活动暨“3+6”产业体系“质链升级”行动启动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区建设”为主题,以蹲点服务“立园满园”行...【详细】

中国新闻网活动2025/09/30

成都首创“多子女同校就读”,已惠及近5万家庭

“家有两个娃,不在同一个学校,接送怎么办?”在成都,这已不是啥问题。9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截至2025年,成都已累计安排30058个家庭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落实18144个家庭双(多)胞胎绑定摇号,为4...【详细】

四川观察教育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