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都新闻网 » 要 闻 » 成都 » 正文

成都:公园绿心美蓉城

2025-08-29 14:33:25 来源:经济日报

城市“长”在公园里,人居住在城市里,推窗何止见绿,远眺甚至可以看到层次分明的雪山,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把宜居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专章部署支持成都“提升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城市”。随着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宜居不仅是城市的“注脚”,更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园城市”在其中出现了50余次。“宏观层面形成‘公园化格局’、中观层面创新‘公园+’布局、微观层面营造公园式场景。”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董建华解释道。

成都以1275平方千米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心,加速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使城市成为“大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骑行爱好者必打卡的点位之一,我们尤其喜欢在凌晨四五点出发,沿城市绿道骑行,登顶龙泉山看日出,这种极致的满足感让人充满了动力。”加入多个骑行俱乐部的成都市民李振说,在成都,有近200万名骑行爱好者,成都的公园、绿道、山地都可以成为骑行“赛道”,这充分说明,城市的规划不仅以人为本,更是对生活方式的引领。

骑行环境十分“友好”,这是骑行爱好者增多的原因之一,这样的环境也包括公共服务的供给。比如,修建骑行驿站、应急救援保障及时等。从顶层设计出发,以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为导向,让公共服务“找人”,才能真正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近年来,成都围绕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和应对人口总量结构挑战,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由服务户籍人口向服务常住人口转变,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让公共服务产品更加优质普惠、共享可及。

“成都高新区文化中心占地约117亩,总建筑面积约16.59万平方米,项目通过活力环串联图书馆、剧院、工青妇中心、展示馆四大场馆,囊括‘图书阅览、教育培训、群团服务、演艺演出、文创艺展、综合体验、智慧服务、商业消费’八大功能,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座串联上述功能的综合性场馆。”成都高新领跃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化服务部副部长高小朋告诉记者。

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对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改造等作出具体安排。“1994年建成的长信公寓曾存在楼栋墙皮脱落、小区路面坑洼、雨天积水严重等问题,我们对小区楼栋的外墙进行了加固粉刷,通过管网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填平了凹凸的路面,还新增了停车位,扩大了绿化面积,真正以满足居民诉求为原则完成了小区的改造。”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区党委副书记伍正伟告诉记者。今年,成都计划改造395个老旧院落,全部完成后,将惠及居民4.3万户。

近年来,成都系统实施“幸福美好十大工程”,保持民生支出规模不减、占比不降。2024年,成都对651个重点领域的项目完成投资892.1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4%。按照《2025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工程项目计划》的规划,成都计划围绕2025年重点实施的10个民生重点领域,编列重点项目595个,年度计划投资755.35亿元。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成都产 放心买”成都聚焦两大支柱产业提升食品检测能力

记者21日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推动“在成都放心吃”食品安全专项守护行动走深走实,该局从2025年9月至11月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检测能力提升行动,覆盖成都市259家在产白酒企业及106家豆瓣酱企业,助力成都特色食品...【详细】

中新网食品2025/11/21

政企联动亮实力 成都锦江企业赴沪“代言”

锦江连浦江,千里共携手。11月21日,成都锦江(上海)合作推介活动在上海举行,活动以上海国际化平台为纽带,通过“街道搭台、企业主唱”的创新模式,让辖区重点企业登台“代言”。活动现场成都市锦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江区作...【详细】

封面新闻活动2025/11/21

同比增长超70% 全球游客为熊猫“扎堆”成都

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游客,怀揣着对大熊猫的热切向往,结伴奔赴成都,赴一场跨越山海的“圆梦之约”。截至今年11月13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接待外宾48.71万人次,比2024年同比增长70.67%。在中国大熊猫保护...【详细】

新华社文旅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