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为期11天的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落幕。这也是该奖项自第十二届起,连续第四次与成都携手。
日前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成都在音乐产业聚集指数、音乐原创活力指数、音乐演艺活力指数、音乐文旅融合指数、音乐产业综合发展指数等多项指标评估中,位居15座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组第一。
成都在音乐产业发展进程中奏响的强劲乐章,是其作为连续四届金钟奖承办城市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其为这份“奖城情谊”探索出的一条融合之路:与艺术同行,与烟火同频,与产业共振。
金钟奖的“成都印记”
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风向标”、音乐精品创作的“晴雨表”、音乐人才队伍的“聚宝盆”。
自2019年首次牵手,六年来,四届金钟奖相继在蓉举办。“奖城情谊”之下,已形成深度互促的良性生态——城市为赛事提供优质土壤,赛事为城市注入发展动能。
一方面,成都为金钟奖提供了“硬件”支撑和发展沃土。截至目前,成都已建成108个专业演艺场馆,每百万人拥有量达5.8个。
另一方面,金钟奖在蓉举办产生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助推了成都音乐产业提档升级。截至2024年,成都依托“金钟效应”汇聚6.5万音乐创作人才、3600余家音乐企业,音乐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
在双向赋能的促进下,“奖城携手”的声量得以迅速提升。截至目前,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全网关注度超过5亿,展现了金钟奖、音乐对于社会的广泛影响,也为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为打造“音乐+文旅”盛宴,本届金钟奖开展了由主体赛事演出、产业座谈、人才对接、金钟快闪等构成的“5+8”系列活动80余场,精心策划了音乐产业博览会、音乐产业招商推介会、成都文创产品展销会、国际音乐之都座谈会、金钟选手对接会、“下基层”系列活动、城市快闪以及“跟着金钟游成都”文旅消费活动等8个配套活动,共襄音乐盛事的同时,进一步赋能城市文旅经济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25“音乐中国”博览会10月28日在蓉举行。作为观察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该博览会首次走出北京、落地成都,为成都带来了全国乃至全球的音乐产业智慧、资源与机遇的同时,也让成都借助这一平台共话产业未来、共探发展新路径。
佳话再续的“奖城情谊”
成都与中国音乐金钟奖的缘分始于2019年。2024年,成都与中国音协签约承办第十五至十七届金钟奖,标志着这份“奖城情谊”进入新阶段。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何以再次续写?除了专业的场馆设施、暖心的城市服务,浓厚的人文氛围也是一大关键因素。
从古蜀金沙的商周石磬,到前蜀永陵的“二十四伎乐”,再到杜甫笔下的“锦城丝管日纷纷”……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音乐文化底蕴绵延千年,铸就了“音乐之都”的底色。
如今,成都既有“千年文脉”的文化底蕴,也有“政策护航”的发展保障。
2016年8月,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出台支持音乐产业发展地方性政策的城市;2022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促进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十四五”旅游名城和音乐之都建设规划》相继出炉;2024年底,《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抢抓演艺经济发展机遇……锚定建设“国际音乐之都”这一目标,成都持续强化音乐产业的政策保障。
目前,以武侯区、金牛区、龙泉驿区为代表的相关区(市)县,结合自身资源出台了“支持音乐产业集聚发展”“支持赛事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助推成都音乐产业全面发展。作为成都音乐产业核心承载地,武侯区已聚集音乐产业全链条企业815家,吸引了众多知名音乐人设立工作室,形成以原创音乐、版权交易、演艺演出等音乐产业核心层为引领,融合音乐教育培训、乐器产销等关联层、拓展层的全方位、多层次“音乐+”全产业链条,音乐企业数量位居成都市第一,产业发展格局日趋成熟。
建设“国际音乐之都”,从来不是“单点突破”的独奏曲,而是“多元协同”的交响乐。它需要开放的视野,需要先进的理念,更需要深度的协作。
面对如何打造好金钟奖“下半篇”文章之问,10月29日在蓉举办的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创新发展座谈会进行了探讨。一方面,要以交流破题、以合作聚力,让“国际音乐之都”的音乐创作更有深度、产业发展更有活力、城市品牌更有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包容,要以巨大的容量去承载无限丰富的音乐创作和生态,要有一大批国内音乐人与全球最优秀的音乐同道一起做最前沿的探索。
持续释放的“磁场效应”
金钟声起之时,正是蓉城芙蓉的盛花期。在成都,如同赏花是日常活动一样,音乐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对市民而言,金钟奖带来的“文化红利”触手可及。连续四届赛事期间,“金钟之星”惠民演出、音乐大师讲堂等千余场公益活动走进社区与校园,第十四届更有20余场街头互动演出辐射30万人次,让高雅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举办期间,快闪活动走进武侯区玉林民谣里、新都区桂湖公园升庵书院等地,让金钟奖走出殿堂,以一种惊喜、亲民且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方式“空降”到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中。
与金钟奖共促浓厚音乐氛围的,还有正在进行的2025玉林路民谣音乐季。作为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林路民谣音乐季已行至第三届,不仅延续了“像成都人在玉林那样生活”的核心理念,更以系统化、产业化、可持续化的运营思路,推动民谣从街头艺术向文商旅体融合的生态品牌跃迁,为成都音乐产业生态的完善和“三城三都”建设注入鲜活音符。
近年来,成都还成功培育了“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成都金芙蓉音乐比赛、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以及“原创新声”成都原创音乐人选拔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活动,先后吸引了费城交响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等世界知名团队来蓉演出,提升了城市的国际音乐影响力。
成都,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是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也是奋进中的创新之城。当金钟奖遇见成都,音乐产业的“磁场效应”得到持续释放。
日前发布的《2025中国演唱会及音乐节市场分析报告》,也用市场实绩为成都的指数排名提供了生动注脚。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成都举办的演唱会总场次位居全国前列,紧随上海、北京等城市之后,稳坐“演艺第一梯队”。同时,成都在新生代艺人演唱会举办城市选择中排名第二,显示出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强大吸引力。在5000人以上的大演艺市场领域,成都位列前三季度举办场次总量全国第三,紧随上海、北京之后。
以“金钟”之名,相聚在成都,既是“千里相聚”,也是“机遇相逢”。“奖城融合”的实践,不仅为成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音乐动能,见证了成都音乐产业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成长与突破,也以“音乐+”的多维策略持续丰富“国际音乐之都”的文化内涵。
当天府风味邂逅欧式风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地时间10月27日至10月30日,以“天府之美 熊猫之约”为主题的“蓉品出海”暨成都国际美食之都推介活动先后在法国巴黎和爱尔兰都柏林成功举办。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详细】
10月30日,“美丽中国·健康同行——2025环境健康成都行”活动在蓉举行。记者现场了解到,成都市区2025年可观雪山天数创纪录达到71天,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环境健康管理效能与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详细】
10月29日,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绵阳举行。大会期间,“成都礼物”亮相“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融合主题展。从熊猫主题潮玩到非遗技艺文创,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设计的展品,生动诠释了成都文旅融合的活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