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洽谈 718条需求觅得“通路” 意向落地 93项合作植下“新根”

27轮项目路演,170余组“一对一”配对洽谈,共释放供需信息718条,达成供需合作意向93个;新能源、数字文创等重点产业领域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达6亿元……前不久,在成都举行的以“畅链互通 惠贸共赢”为主题的2025中日韩(成都)中小企业经贸交流会暨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通过一场场精准的洽谈和考察,让合作意向在面对面交流中“落地生根”。
“伴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强化自身能力,还要积极扩大与外部合作伙伴间的合作网络。”在这场聚焦中日韩,关于中小企业的交流会上,大韩民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严元载的话,引起了在场不少企业的共鸣。
今年中日韩(成都)中小企业经贸交流会暨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由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成都代表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成都代表处主办。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解读投资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出海“导航图”,成都市投促局与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推介投资环境及出海支持服务,青羊区投促局对该区投资环境进行推介,搭建了“双向奔赴”的合作桥梁。
成都与日韩高度互补
开放合作是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关键。
“千金买屋,万金买邻。”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国家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姜平看来,这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中日韩之间“搬不走的近邻,分不开的合作伙伴”关系,再生动不过了,“中日韩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泛,基础扎实,体系健全,三国彼此深度交融,互为重要市场,企业家要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中日联合创新中心、中日会客厅等载体陆续落地,三菱重工、中日数字低碳城市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签约;中韩创新创业园稳步发展,为韩国企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和日韩经贸往来频繁,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空间。
透过成都这扇窗,日韩企业也更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市场的纵深。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成都是一座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自古便是中国西南的重要商贸枢纽和文化中心。尤其是近些年,成都与日本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频繁、成果丰硕。双日集团在化学品、机械设备等领域与成都市企业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日本双日集团总经理有贺谦一颇有感触地分享道。
越来越多的日韩企业将关注点放在了西南,聚焦在成都,既因为这里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也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更因为其辐射的中西部巨大市场。
当然,成都也有不少企业通过经贸交流,在日韩市场找到了机会。“像‘六婆辣椒面’‘饭扫光’这样很有特色的品牌,产品在东南亚、日韩市场颇受消费者青睐,在当地超市都能买到。”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苏非表示。当然,远不止这些,一个趋势是——“得益于成都强劲的开放步伐和产业优势,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和深入。”
成都国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正军也找到了产品市场。
成都国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包括玻璃釉电位器等产品在内研制、生产的厂家。“近两年,公司订单量在韩国市场每年以15%递增,客户询盘量大幅增加。”周正军认为,这其中关键是,企业掌握自主技术,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我们期待通过多样形式和渠道,利用更多有影响力的平台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量。”
把共识和意愿转化为行动上的推动和成效,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努力。
苏非坚定认为,成都产业生态、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为企业开拓日韩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未来,协会将立足成都国际化战略,深化与日韩商协会的常态化合作机制,联合政府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出海加速计划,并依托成都国际班列枢纽优势,建设覆盖RCEP区域的跨境服务网络,力争推动更多优质‘蓉品’‘蓉企’走向全球。”
创新开拓合作新未来
创新带来新需求,新需求又推动创新,而这种创新不仅在于产业协作,更关乎平台和机制。
从主题设置来看,今年大会采用“1+N”IP模式,即1个全体大会+7个分会场,多维度、全场景打造中小企业经贸交流平台。尤其是7场平行分会场,以“企业出海策略”“生物医药”“数字文创”“专精特新”“职业教育”“智能家居”“数字科技”为议题,几乎涵盖了成都优势产业和未来布局的所有关键领域。
主题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新发展阶段的新需求、新机遇。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十五五’时期,无论国内或是国外的中小企业,都要抓住发展的黄金期。”姜平的语气很坚定。特别是在姜平的结束语中,一句“企业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企业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未来,关注中国就是关注财富,投资成都就是投资成功”,台下随即响起热烈掌声。
对于姜平的观点,有贺谦一用观察到的趋势和实际行动“投票”,给出了印证。
当前,成都在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加速布局,正积极构建体现成都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恰巧,这些方向和双日所专注的发展领域和秉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其中,在健康领域,我们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健康’,并且成功投资了一家本土高新技术企业。”有贺谦一说。
据了解,中日韩(成都)中小企业经贸交流会已举办三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已连续举办十一届,而这次合并举办,其意在共同整合优质资源、联动政企协三方,搭建起跨区域、跨国别的深度合作桥梁,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苏非称,“为让企业和日韩市场间的链路更畅通,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一对一的精准交流环节,正是希望不仅仅链接资源,更要结出更多‘果’。”
与此同时,大会精准设置了2000平方米的“中日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展”,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数字文创、商贸物流、公共服务六大领域的104家企业创新产品实现“展示即对接”。
“今年日韩企业中,有很多是老朋友。”成都国际商会秘书长王欧的话,反映出成都在区域合作中持续强化的吸引力。但“出海”的变化最让王欧印象深刻,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从单纯的产品贸易,转为技术、品牌与知识产权层面更深入的合作,“以前我们是‘卖产品’,现在是‘卖技术’。”
在王欧看来,出海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成都企业正从被动输出走向主动布局,“比如生物医药领域,以前是单纯出口药品,现在是与国外进行技术上的合作与研发,不仅利润更高,还能带动成都的设备、原料等供应链整体出海。”
随着大会的顺利举行,不少日韩企业项目加快推进。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指导成都国际商会等经贸机构深化成都与日韩投资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引导带动更多日韩等国际企业落地成都,并加大支持在蓉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推动成都企业拓展日韩国际市场。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共同确定39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城市范围,其中,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同时入围。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强化人力资源服务赋能产业、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支持具...【详细】
英才万里归蓉在成都国际人才港,进行着一场特别的“签约仪式”,留蓉实习生与企业代表共同完成“成都”这幅圆梦拼图;同时,实习生发出未来宣言,要带着收获的知识、友谊与梦想,在成都续写更多“筑梦成都、圆梦蓉城”的精彩故事……...【详细】
“未来的城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11月12日,夜幕下的宽窄巷子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由斯洛文尼亚社会民主人士党副主席、国民议会副议长梅伊拉·霍特率领的中东欧多国政商界联合考察团,甫一抵达成都,便沉浸于这座千年古都烟火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