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末成都的“百科全书”,用数字化的手段“动”起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11月9日,“百年烟火,再读成都”——《成都通览(全本)》重版分享会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聚焦于“清末成都社会生活标本”的全本价值,来自学界和出版界的嘉宾进行深度对谈,为成都百年城市记忆传承注入新活力。
据介绍,《成都通览》由晚清成都知识分子傅崇矩编撰,是近代巴蜀文化史上极具分量的文献典籍。全书涵盖天文、地理、民俗、商贸、技艺等数十个门类,以“全景式记录”笔法留存了晚清成都的社会风貌,不仅承续了中国传统方志的编纂传统,更开创了现代城市社会研究的先河,被誉为研究晚清城市史、社会史、民俗史的“一手活资料”,对理解成都文化的延续与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七十二行现相图》数字化
自问世以来,《成都通览》因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广受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后曾三度再版。遗憾的是,此前三版均未能完整呈现原著风貌,成为学界与读者的一大憾事。如今,《成都通览(全本)》由袁庭栋亲自点校,并逐字核对书中内容,最终以上下两册形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彻底填补了“全本传世”的空白,让这部百年经典得以完整回归。
分享会现场,特别邀请了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封龙担任嘉宾。袁庭栋以生动案例讲述了这部典籍从编撰问世到全本重版的“前世今生”,深入解读了《成都通览(全本)》的社会价值。
《七十二行现相图》数字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会当天,成都图书馆首次推出《成都通览》中的《七十二行现相图》数字化成果,在微信视频号等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利用AI技术,让古籍中以静态图画呈现的挑水夫、卖花的、蒸蒸糕、糖饼摊子、凉粉担子等市井行当动起来、“活”起来。
“我们用视频表现的这些行当是专门挑选的,它们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最能呈现出晚清成都街头特色,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百年烟火成都’。”成都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记者21日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推动“在成都放心吃”食品安全专项守护行动走深走实,该局从2025年9月至11月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检测能力提升行动,覆盖成都市259家在产白酒企业及106家豆瓣酱企业,助力成都特色食品...【详细】
锦江连浦江,千里共携手。11月21日,成都锦江(上海)合作推介活动在上海举行,活动以上海国际化平台为纽带,通过“街道搭台、企业主唱”的创新模式,让辖区重点企业登台“代言”。活动现场成都市锦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江区作...【详细】
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国游客,怀揣着对大熊猫的热切向往,结伴奔赴成都,赴一场跨越山海的“圆梦之约”。截至今年11月13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接待外宾48.71万人次,比2024年同比增长70.67%。在中国大熊猫保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