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前往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进一步改革创新、优化服务、激发活力,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去年11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运行。一年来,中心聚焦资源对接、惠企服务、产业研究、园区建设、场景供给等功能,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搭平台、供场景、拓市场,有效助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曹立军来到这里,沿着民营经济展厅、中心各工作部一路察看,详细了解企业服务、活动开展、场景供给、政策落实等情况,并与前来参加对接活动的民营企业家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成都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建议。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曹立军听取了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工作汇报,现场与各工作部负责人、青年干部代表互动交流,对中心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予以肯定。

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调研
曹立军在讲话中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省委要求在解放思想、提升服务、落实政策中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把工作落实到位、把职责履行到位、把服务提供到位。
◆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用户思维,扎实做好企业需求收集、政策跟踪落实、资源整合赋能等工作,健全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跟踪回访闭环机制,切实做到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
◆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结合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大力提升服务覆盖面、政策知晓度、帮扶精准性,持续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每周有市领导接待、每天有局长坐班”等机制,推动惠企政策系统集成、精准匹配,加快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推进探索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贯穿工作始终,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技术变革、行业变化、产业升级等趋势,与时俱进转变理念观念、创新方式方法,结合谋划“十五五”发展,研究推出一批服务民营企业、壮大民营经济的新办法、新举措。
◆要进一步强化融合统筹,科学把握融合和统筹的关系,加快推动产业、行业、企业相互融合赋能,高效统筹政策举措、资源要素、工作力量,把企业的内生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中心的发展助力结合起来,更好发挥集合效应、形成更大合力。
◆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聚焦体制顺、机制新、动力强、活力足,不断加强对全市民营经济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总结有效经验做法、动态优化工作机制,不断开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成都科创生态岛
曹立军强调,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干部要坚持向最好的学、跟最强的比,保持比学赶超劲头、真抓实干作风,在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营经济发展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来谋划推进,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支持力度,注重从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人才,更好激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市领导邓涛、曹俊杰,市委秘书长丛峰参加。
相关新闻 民营经济在成都拔节生长 五季连扬背后藏着哪些成长密码

民营企业现代化生产场景。
日前,全国多地前三季度民营经济成绩单出炉。在已经公布的数据背后,成都民营经济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9209.7亿元,6.4%的增速位居前列。
五季连扬背后,成都民营经济藏着哪些成长密码?近日,《2024—2025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出炉,成都获评“年度创新城市”称号。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正成为成都这座城市的鲜明标签。
五季连扬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优化营商环境则是激活其活力的关键抓手。2024年11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成立,秉持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理念,成为民营企业信赖 “娘家人”。
“这必然是成都民营企业的‘黄金信心宝库’,必将输送源源不断的‘黄金信心’,为市场主体插上‘黄金’翅膀。” 中心首场活动后,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波的三个 “黄金” 赞誉,道出了企业家们的殷切期盼。如今一年期满,这份期盼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作为集招商对接、场景创新、综合服务于一体的 “一站式” 平台,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以“每天有活动、每周有主题、月月见成效”的节奏,推动资源精准匹配:推出“企需我应”服务品牌,举办233场资源对接活动,惠及企业6200余家次;聚焦融资痛点,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开展91场产融对接专题活动,促成1513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同步成立的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从“解难题”向“给机遇” 延伸,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政策迭代、服务升级、要素保障、生态构建,全方位的支持让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以前是企业追着政府跑,现在是政府围着企业转。”扎根成都近10年的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琦,对营商环境的转变感触尤深。
数据是最有力的印证。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26.9亿元、同比增长5.8%;民营经济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9209.7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稳稳撑起城市发展 “半壁江山”。
四维进阶
民营企业跑出成长加速度
城市的精准赋能,让民营企业在“上规、上榜、上云、上市”的赛道上多点开花、全速前进。
2025年1—9月,成都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18家、升规入统服务业企业122家,新增上市企业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741家。从世界500强到中国科技50强,各类榜单上的“成都身影”,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跃升,更是民营经济韧性与活力的生动诠释。
“来成都,就对了!”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CEO彭小波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企业的选择心声。作为国内首个完成民营火箭入轨发射的企业,其总投资33亿元的成都火箭生产基地已在三季度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投产后将实现年产20发运载火箭的能力,为成都空天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资本市场的 “成都军团”表现亮眼。“公司成功登陆北交所,离不开成都全方位的赋能。”北交所“募资王”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夏志强的感言,正是城市培育企业成长的缩影。自2024年9月以来,已有4家成都民营企业接连在资本市场敲钟,梯次培优行动成效显著。
城市与企业的“成长共鸣”,在民生服务领域同样鲜活。日前,成都公交集团App用户量突破1000万,标志着成都公共交通数字化服务迈入新阶段。这背后,便有成都智元汇的深度参与,“企业与城市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邓波的感受,彰显了民营企业在服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从“56999”的贡献格局到三季度6.4%的增速领跑,从“成都造”扬帆出海到“成都研”领跑前沿,成都民营经济正以“向阳而生”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未来,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支持政策的落地见效,更多民营企业将在蓉城热土上拔节生长,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11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前往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详细】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东部新区游客接待量达到1532.85万人次,同比增长6.02%,旅游总收入达50.55亿元,同比增长7.9%,新区入境游、过夜游游客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在成都东部新区...【详细】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营商环境是关键。成都的营商环境到底如何?一组数据——日前,成都民营经济前三季度发展成绩单出炉。记者从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民营经济持续上扬,实现增加值9209.7亿元,同比增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