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四川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四川大学470余项科技成果发布,一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这一幕正是一年来四川成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的生动缩影。
2024年11月,“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正式开启,一年来,成都构建“1+3”科技成果常态对接转化活动体系,进园区、进企业、进院所、进高校,聚人才、聚技术、聚资金,形成全链条成果转化新机制,累计开展“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300余场,9000余家企业参与,促成产学研合作超400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科创品牌,有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构建常态化对接活动机制
实现高水平科技供需匹配
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厂房,到四川大学的校园,再到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这些都是“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的一线场景。
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成都搭建起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资源汇聚与成果转化重要枢纽。一年来,成都联动产业链专班、园区、高校,每月举办1场引领性、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活动。同时,建立科技企业“找技术”、创新产品“找市场”、创业孵化“找资金”3类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专项活动体系,常态化开展“高频次、小规模、分领域、深交流”精准对接服务活动。
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揭牌、米格实验室西南总部投用……在这一机制牵引下,成都多管齐下,聚焦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溢出,推动政府搭台、资源汇聚。一年间,100余家高校院所参与并发布成果清单4000余项。
当前,成都正以活动畅通道,实现更有组织的科技供需匹配,着力推动科技资源在园区集聚、创新成果向企业输送、科研团队带技术创业、先进技术为地方赋能。
加速创新主体培育
打造城市科创品牌
“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释放出强大磁场,让参与的9000余家企业在活动中高效收获订单、精准找到合作伙伴。以平台赋能为支撑,成都激活企业创新活力,让创新主体精准“找到市场、对接技术、链接资金”。
开放城市场景,沃飞长空发布首款载客eVTOL产品AE200-100;破解技术瓶颈,中微达信研发出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成都世运会期间,80余项“成都智造”集中亮相,助力企业斩获全球订单……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为牵引,一年来,活动链接9000余家企业,发布企业供需清单2000余项、创新产品近500个。
从精准供需对接到全球开放合作,成都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科创品牌。凭借“科创天府·智汇蓉城”这一品牌纽带,持续扩大创新“朋友圈”——深度联动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走进德国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促成多项国际科技合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
构建创新资源生态圈
以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依托,成都构建起支撑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资源生态圈。
成都创新建立“专班+专员”工作机制,围绕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组建成果转化专班,组建重点产业链产业专班20个,针对“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活动中的合作意向,持续跟踪挖掘科技成果1000余项,服务转化项目近100项。
成都打造“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创新转化服务体系,线上探索“科创通”云端孵化,一年来,帮助21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用贷款117.55亿元。线下开展“科创岛”场景孵化,累计为京东方等80余家单位提供共享实验服务300余次。
与此同时,聚焦活动后续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的“痛点”,成都推行成果转化“先使用后付费”,同时破解资金难题,开展财政投入“先投后股”试点,全方位构建创新资源生态圈,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
2025年11月12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四川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四川大学470余项科技成果发布,一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这一幕正是一年来四川成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的生动缩影。2024...【详细】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民生改善的“温度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如何助力群众好就业、就好业?今年以来,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详细】
近日从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自去年以来实施快速响应需求、优化普惠政策、坚持放管结合、强化规范指引等一系列暖心举措,目前,成都实现了企业办事更便捷、发展更有力,创新监管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餐饮经济跑出“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