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成都新闻网 » 要 闻 » 成都 » 正文

首创“成都模式”、公众考古覆盖2.6万余人次……成都考古五年工作答卷成绩斐然

2025-09-24 11:00:28 来源:封面新闻

2025年9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承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会即将在成都举行。各地的考古工作者奔赴成都,为近五年所取得的考古成果交上答卷。那么有着“千年不更名”之美名的成都又将给出怎样的答案?9月23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成都文物考古这五年”的工作汇报。

构建系统性保护工作机制

首创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成都模式”

2020年修订《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22年颁布《成都市大遗址保护条例》、2025年出台全国首个针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的工作机制……五年来,成都不断完善文物考古法律法规体系,为考古文保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年来,全国首创土地出让考古前置的“成都模式”,通过建立“先考古、后出让”的工作制度,既有效保护了地下文物,又有力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五年内共配合基本建设先后开展考古调查勘探项目近7000项,涉及土地面积30余万亩,取得重要考古发现百余处,保障200余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该项模式于2024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五年来,成都出台国内首个文物考古“容积率”奖励政策,通过创新举措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保护了蔡桥遗址、明蜀端王陵等重要考古发现,并作为重要机制创新向全国推广。

考古成果丰富文化名城内涵

公众考古覆盖2.6万余人次

在考古成果方面,成都亦成果斐然。近五年,共有6项重要考古发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王家堰、二道沟等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将成都平原人类史提前至10万年前;实施古蜀文明保护工程,承担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金沙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不断丰富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内涵。

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出土木漆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一种抗菌保湿的双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1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在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单位现状评估中,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四,已达国内相关领域一流水平。

2022年12月,国内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成都考古中心落成。其中包括了动植物、环境、冶金等8个科技考古实验室,以及恒温恒湿、分析检测、文物修复等11个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工作站+整理基地+标本库房”全链条工作体系,进一步增强成都市文物考古的能力与水平。

依托于成都考古中心,在推动公众考古方面,成都考古一直“别出心裁”。除了邛窑遗址、宝墩遗址先后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位于市中心的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外,结合了《考古·成都》基本陈列以及考古发掘现场的“成都考古社教行”等活动,先后举办300余场,服务群众达2.6万余人次,得到了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吴青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以产业为主导、消费为引领,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推动头部IP在蓉落地转化

9月30日,记者获悉,由国际奥艺委员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中国动画学会指导,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办的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于9月28日至10月26日在成都举行。双节假期即将来临,成都国际...【详细】

封面新闻活动2025/09/30

成都温江区启动“质链升级”行动 赋能“3+6”产业高质量发展

29日,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在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举办2025年“质量月”主题活动暨“3+6”产业体系“质链升级”行动启动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区建设”为主题,以蹲点服务“立园满园”行...【详细】

中国新闻网活动2025/09/30

成都首创“多子女同校就读”,已惠及近5万家庭

“家有两个娃,不在同一个学校,接送怎么办?”在成都,这已不是啥问题。9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截至2025年,成都已累计安排30058个家庭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落实18144个家庭双(多)胞胎绑定摇号,为4...【详细】

四川观察教育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