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云霄,“两场一体”畅联全球五大洲 贴地飞奔,“钢铁驼队”拓宽产业出海路
11月22日,一架A330全货机满载跨境电商、电子信息等出口货物,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直抵英国第三大制造业城市格拉斯哥,打通我国西南地区与英国北部的空中物流通道。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捎回的进口榴莲、龙眼等生鲜货物,迅速分拨至北京、上海等地,丰富百姓果盘。近年来,成都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国际门户枢纽,进出口往来间的忙碌场景已成为开放口岸一线的常态。
数据无声,发展有痕。从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成都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20强”,到国际铁路枢纽的国际班列线路四向拓展、连通境外130余个城市、累计服务中外企业超过1.5万家,成都正在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再到外贸规模跨上8000亿级阶梯,成都跃升为中国西部“外贸第一城”……一组组数据,一次次跨越,生动展现了成都从内陆腹地加速迈向开放新高地的5年蝶变。
跻身“全球航空20强”
“两场一体”协同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
地处内陆腹地的成都,对外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
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大陆同时运行双国际枢纽机场的“第三城”。进入“两场一体”高效协同运行新格局,成都加快了国际空中通道拓展、航空枢纽能级提升的步伐。
截至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航线已拓展至82条,航线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基本形成通达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际骨干航线网络,亚洲重要枢纽航点实现全覆盖。
一条条国际航线从成都延伸而出,不断拉近成都与世界的距离,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逐渐变为现实。如今,成都构建起与全球主要客货运枢纽高效衔接的洲际10小时、亚洲5小时航程圈。旅客从成都出发,前往跨洲境外目的地“朝发夕至”,当天可往返亚洲目的地。成都的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货物,72小时内就可“飞”抵境外工厂车间;北欧三文鱼从境外打捞到摆上成都餐桌,最快只需48小时。
面向蓝天,成都正加快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同时运行的天府、双流两个4F级国际机场,具备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80万吨的枢纽保障能力。
最近5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实现了“千万级”三连跳。2023年,年航空旅客吞吐量由5000万人次到突破7000万人次,连跨两个“千万级”阶梯;2024年,年航空旅客吞吐量再上“千万级”新阶梯,突破8700万人次,同时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进一步巩固中国内地“航空第三城”地位,成功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20强”。今年以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继续稳定增长,有望突破9000万人次。
畅联境外城市131个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量和质量保持全国前列
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内的TCL光电科技大楼,透过玻璃橱窗看见的是智能生产线快速运转的忙碌景象。“每天都有一列中欧班列TCL专列满载成都工厂生产的货物,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运至国外,整个大楼各条产线全天24小时不停歇运转。”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合智说。
2013年4月26日,成都首趟中欧班列开行。成都是全国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之一。贴地飞奔的“钢铁驼队”推开了成都扩大对外开放的另一扇大门,为开放型产业发展营造更多优势。
自从搭乘成都中欧班列后,TCL感受到了成都国际铁路枢纽的优势——出口产品运输时间从以往海运方式40天左右缩短至10余天。国际物流时效提高后,与全球产业协作水平明显提升,仓储和资金成本明显降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增强了。
尝到甜头后,TCL干脆在成都投资建设新的制造基地。2021年,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落户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紧接着,TCL在成都追加投资打造智能制造新基地,2024年12月TCL显示器智能制造基地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投产,今年3月TCL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建设大屏电视全球创新智能制造基地。
TCL在成都的发展故事,是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带动开放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依托中欧班列稳定、可靠、高效等运行特点,成都国际铁路港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高端制造企业安营扎寨,不断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近年来,成都坚持四向拓展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物流体系,中欧班列已连通境外131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累计开行超3.6万列、服务中外企业超1.5万家,开行数量和质量保持全国前列。
成都是首批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节点城市。今年1月,成都正式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今年8月出台的《四川省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成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
跨上8000亿级阶梯
川货蓉品远销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通道敞开大门,成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化风范。
超过5000家外资企业集聚成都,2024年成都外商直接投资(FDI)16.71亿美元;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一,2024年成都外贸规模突破8000亿元……数据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成都“十四五”期间奔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姿态。
近年来,成都依托“两场两港”等战略大通道、大平台,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外国领事机构数量跃居中西部第1位,枢纽平台优势、开放经济优势、人文交往优势明显提升。
2024年,四川外贸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成都外贸跨上“千亿级”新阶梯,实现进出口8390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四川进出口总值的逾八成。高效便利的开放通道,带动蓉企蓉品加速出海,2024年成都有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超过6200家,外贸主体规模扩容一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形势,四川外贸运行表现出较强韧性。今年前10月,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川货蓉品出口销售至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成都进出口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3.4%,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继续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一。
11月26日,2025天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年会在成都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知产护航”,聚焦游戏动漫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探讨前沿科技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详细】
冲上云霄,“两场一体”畅联全球五大洲 贴地飞奔,“钢铁驼队”拓宽产业出海路11月22日,一架A330全货机满载跨境电商、电子信息等出口货物,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直抵英国第三大制造业城市格拉斯哥,打通我国西南地区与...【详细】
记者26日从金牛区投资促进局获悉,中科光智碳化硅芯片封装设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落地金牛区。该项目将填补金牛区半导体制造后道环节封装设备领域空白,进一步增强区域集成电路产业竞争优势,补齐产业设备、封测关键环节短板,为金牛...【详细】